第九十八章 开中有弊,群臣保廉

独治大明 余人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梦想文学】地址:mxwx.cc

在行军打仗中,后勤人数往往是作战人数的五倍以上,这样才能保障军粮供应,故而保障军需历来都是费人费力的事情。

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朝廷财政捉襟见肘,便决定让商人到大同仓交米一石或太原仓交米一石三斗,则给淮盐一小引,然后凭盐引换盐运销获利。

由于此次成效显著,故而大明全面推行开中法,从而解决九边的军粮问题。

因运粮的路途遥远,朝廷不得不断减低纳粮比例来吸引商人中盐,永乐十八年户部决定:河东盐每引米三斗五升,淮盐每引四斗。

只是到了如今,边商持引到盐地提盐越来越困难,不得不花钱打点关系才能拿到盐,故而朝廷已经将纳盐比例降至二斗五升。

开中法发展到现在,确实已经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是兑付的问题,若像叶富贵那种有背景的盐商持引提盐自然可以畅通无阻,但普通盐商过去则是九成提不到盐,需要额外花钱打点已经成为了共识。.

其次是滥引的问题,由于各地潘王讨赏,加上朝廷选择降低盐引比例的减低纳粮比例来吸引商人中盐,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容易制造滥引。

最后则是盐引不断贬值的问题,以前一石三斗一引都是趋之若鹜,但而今只能二斗五升一引,这里反映盐引出现了信誉危机。

若是一套健康的开中法,无疑是边商运一石粮换一引,到产盐地顺利提盐,而后将盐卖到指定荡区获利。

只是现在开中法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而最大的问题是边商持引到产盐地,却是需要花费打点盐商才能提到盐。

叶淇针对这套不怎么健康的开中法,开出的新方是:朝廷废掉“边商”,由淮商加价购廉价盐引,盐商继续赚好处费。

“若行新盐法,朝廷进账几何?”朱祐樘深深地打量眼前这个皮肤白净的小老头,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徐溥,这才不动声色地询问道。

叶淇心里暗自一喜,便上呈奏疏道:“陛下,上面已罗列详尽!若朝廷改行新法,以课银四钱二分计,淮盐一百万引则可得银四十二万两,而臣以为每引可再抬高一点课银价,如此获银则会更多!”

“一百万引便有四十二万两?”

“如此一来,太仓则充盈矣,神盾营可成!”

“今年户部以引折银行于两淮,盐商趋之若鹜,确是可提价银,此策果真谋万世也!”

……

在场的官员听到叶淇的账目后,想到一百万盐引便能换得白花花的四十二万两,不由得暗暗地瞠目结舌起来道。

“如此说来,边地入仓二斗五升米便得一引,这盐价属实是太低了!”朱祐樘想了一下,亦是轻轻地点头道。

叶淇的眼睛微微一亮,显得欣喜地询问道:“陛下,您这是采纳臣的新盐法乎?”

吏部左侍郎徐溥等官员深知这将是改写大明盐法的大事件,不由得纷纷投去了关注的目光,而叶淇抛出的时机无疑是刚刚好。

只要弘治点头同意,那么大明的盐法将会改写,而他想要花巨资打造的玩具“神盾营”亦是可成。

其实大家倒不是非要反对组建神盾营,但你瞎胡闹可以,那得分给大家一点好处。

“叶淇听差!”朱祐樘将叶淇的欣喜看在眼里,当即便是淡淡地道。

叶淇看到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眼前,而他毅然成为整个两淮地区盐商的大英雄,显得喜形于色地道:“臣在!”

“即刻从户部押解十万两银前往山西储地购秋粮五十万石夯实边仓,事成有赏、事误当罚!”朱祐樘自然早已经识破对方的小伎俩,显得面无表情地下旨道。

啊?购粮?

在场的官员初时还以为弘治是要同意这个能生财的新盐法,但听到朱祐樘竟然是要叶淇前去山西购买五十万石秋粮,顿时不由得愣住。

叶淇本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但听到朱祐樘让他去购粮,不由得将眼睛瞪得大大地道:“陛下,臣……”

“今边地粮贱,明年确是不宜输粟中盐,速去速归!”朱祐樘如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当即蛮横地下令道。

叶淇在这里其实玩了两个小手段:一则过度渲染边地米贱,二则故意忽略引贱。

九边今年的米贱,这是受多重原因影响的。

从东南将米粮运到边仓,这路途的花费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边商意识到自己种植比运输要划算得多,故而他们开辟土地雇人种植,导致出现大量的商屯,从而保障了边地的粮食供应。

另外,自开中法以来,九边每年都有充足的米粮供应,故而现在的边仓的能够一直处于饱满状态,故而对粮食并不再饥渴。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今年遇上了一个丰收的好年份,由于粮食的产量高了,故而导致米价跌到了一石两钱。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边地很难大量供应足够的廉价边粮。

就像某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前去现场观看某明星的演唱会,他固然能够同意以一折的价格将票卖给你,但你要一千张,那么他只能竖起中指行国际礼仪了。

正是如此,九地的粮食从几两一石跌到两钱一石,并不是粮商开了善堂,而是大明推行开中法的一个成果。

一旦将开中法废除,那么粮价势必会迅猛回升,而早前的“两钱一石”的粮价压根没有参考价值。

至于引贱,这才是确确实实真的贱。

正是盐官抬高了边商提盐的门槛,每个人前去提盐都要花钱打点关系,最终反倒让朝廷来买单,将原本一石三斗一引贬到了二斗五升一引。

所谓的“一引得八引之获”,不过是叶淇玩的障眼法,本质还是有窃国家的盐利,毁大明边粮的基石。

叶淇看到朱祐樘完全不上套,反倒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趾头,突然眼睛一亮地解困道:“陛下,今太仓无银矣,购粮之事请还请容后再议!”

“叶侍郎,户部存银一百三十万两,京仓存粮二千二百余石,这点银子咱们户部还是能拿得出来的!”正是这时,户部右侍郎陈坤眯着小眼睛站出来表态道。

且不说他是陛下亲自提拔的人,事到如今,怎么可能还看不穿叶淇这点小伎俩。

虽然按新盐法,户部确实能够增加了一大笔盐税收入,但改由朝廷承担运粮往边仓的开支,这收上来的盐祼压根不够花。

叶淇之所以想要推行新盐法,无非是纳银更有利于淮商群体,亦方便底下的盐官能够中饱私囊。

淮商都知道将粮食运到边仓不划算,若是改为课银,这帮人便将轻松得到盐引,从而牟取巨额盐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独治大明》转载请注明来源:梦想文学mxwx.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独治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梦想文学只为原作者余人的小说《独治大明》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人并收藏《独治大明》最新章节。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三吃糖豆 连载 184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插柳成荫 连载 90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人到中年纸老虎 连载 117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枯泽 连载 10万字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有啤酒、饮料、方便面,还有头油、发蜡、护发素,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来了都是客,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

燕雀MKII 连载 346万字

最强投机者
最强投机者

[方

余人 连载

大国相
大国相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相,相而优则大国。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大国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亦或者过去,我们都应该为之奋斗。——十六世纪世界第一大国缔造者。嘉靖三十六年春,一个没能肩负中华使命的现代人重生在粤西山村的一个贫寒书生身上,而后他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人生很快有了新的奋斗方向,中华民族的历史亦将重新书写……(书友群:大国相96857475)

余人 连载

明朝祸害
明朝祸害

小说《明朝祸害》是由余人连载的一本非常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明朝祸害》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本站免费提供《明朝祸害》最新章节阅读。

余人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梦想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梦想文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5-19 03:04:37